查看原文
其他

最有钱的省都在“争”!这类大学,要崛起了

沿海城市打造海洋大学,在各地新建高校中相继涌现。



:软科

近日,据深圳商报报道,深圳海洋大学目前正在紧张筹备建设之中,选址确定在大鹏新区。深圳海洋大学筹建具体负责人为南科大海洋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林间,南科大也将利用自身优势,助力深圳海洋大学早日成为世界一流海洋大学。


不止广东深圳,沿海城市打造海洋大学,在各地新建高校中相继涌现。自北向南,辽宁、山东、上海、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均成立了海洋大学,江苏则于2019年将位于连云港的淮海工学院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沿海各省市对海洋大学的重视可见一斑。


海洋大学,成了沿海省市的标配?




海洋类新大学,争相破土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建设“全球中心海洋城市”,是沿海城市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一大发力点。沿海城市发展海洋经济,势必离不开对海洋人才的培育。组建海洋大学,成了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


今年,已有多个沿海省市宣布筹建海洋大学,软科整理了部分近期传出的筹建消息或最新建设动态。其中,广东、广西、福建、山东等地正积极规划建设海洋大学。



争相筹建“海洋大学”,与各地在海洋教育研究中存在的短板有很大关系。


数据显示,目前深圳海洋产业初具规模,涉海企业有7000多家,已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16-2019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由2012亿元增长至2600亿元,年均增速在10%以上;2019年,深圳市海洋生产总值占深圳GDP比重约10%,海洋经济产业已逐步成为深圳的支柱性产业。2021年上半年,深圳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增速达30.9%,创近年增速新高。


尤其是深圳的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三大传统产业优势突出,在国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伴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推进,深圳海洋教育研究中存在的短板越突出。


业内专家表示,借助国际著名海洋大学合办海洋大学,既能在短时间内弥补深圳在海洋教育研究中存在的短板,又能帮助深圳找准海洋科技与产业最前沿的研究方向。


福建尤其是厦门是我国海洋科技教育的高地,汇聚了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等众多的教育科研机构,但是由于机制体制隶属关系等障碍,未形成合力,且海洋类学科和专业布点分散,整体优势发挥不够。


有专家认为,独立组建一所多学科综合性的海洋大学是福建建设海洋强省的迫切需要,也是福建高等教育补短板的要求。从福建全省范围看,厦门的海洋教育科研资源丰富,最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亚洲顶尖水平的海洋大学的条件。厦门海洋大学的建立,亦有助于推动实现“北有中国海大,南有厦门海大”的中国海洋高等教育新格局。




海洋大学,崛起!





  

事实上,在全国沿海各地,“海洋大学”的数量屈指可数,内地目前仅有6所以“海洋大学”命名的高校,还有一所公办本科“海洋学院”。这7所高校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浙江海洋大学、江苏海洋大学。


其中中国海洋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上海海洋大学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这7所高校全部上榜,且均位于全国500强。



在我国高校中,“海洋大学”这个名称算得上是“小字辈”。“海洋大学”中的“老大哥”中国海洋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私立青岛大学,1988年改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变更为现名“中国海洋大学。”其他的海洋大学都是新世纪后更名的,其前身基本上都是水产类的学院。广东海洋大学于2005年更名,上海海洋大学于2008年更名,大连海洋大学更名于2010年,浙江海洋大学则是在2016年更为现名,江苏海洋大学更名于2019年。


从上述海洋大学更名的时间不难看出,“海洋大学”的“崛起”基本是在本世纪初。21世纪被称作“海洋的世纪”,海洋大学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产物。


以上“海洋大学”中,江苏海洋大学更名时间最短,仅两年时间。据了解,江苏海洋大学并不是“海洋大学”更名的结束,海南、河北也有高校计划更名海洋大学。


2015年海南省计划以琼州学院为基础,创建热带海洋大学。但最终,琼州学院更名为我们现在熟知的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与“海洋大学”一步之遥。


最近,筹建河北海洋大学的问题引起大众关注,拟以位于秦皇岛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基础组建河北海洋大学。对此,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回复称,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更名“河北海洋大学”一事,鉴于现阶段面临的国家有关政策、省内资源整合等问题还需从长计议,稳步推进。




发力海洋学科,不只海洋大学





  

除海洋类特色高校外,综合性大学涉海学科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海洋科学排名中,内地高校前三甲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



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海洋科学排名中,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名列前三。



由此可见,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综合性大学的涉海学科建设也处在头部水平。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面向世界海洋科技前沿领域,探索与解决海洋资源环境、气候变化和安全等重大科技问题,海洋学院主持了科技部“973”计划项目、主持参与基金委重点项目、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科技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海洋学科在国际海洋科学与科技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长。


厦门大学海洋学科起步于上世纪20年代初,同时也见证了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光辉历程。2017年厦门大学海洋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加快了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步伐。海洋与地球学院拥有海洋科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已建成了一个涵盖海洋生物科学与技术、海洋化学与地球化学、物理海洋学、应用海洋物理与工程、地质海洋学等专业在内的门类齐全、层次完整的学科体系,在国际上享有嘉誉。近百年来,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科学家,为社会输送了数以千计具有“海洋”视野和胸怀的优秀人才。


中山大学建校之初即开展了海洋科学研究。此后一直重视海洋学科的发展,黄达人老校长提出“中山大学高举海洋大旗”。 中山大学涉海学院包括海洋科学学院、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等至少18个;拥有涉海科研人员1000多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00多人,科研实力雄厚,文化传承创新活跃,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强。形成了若干重大研究方向,建成了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培养了一批涉海人才,建设了一批研究平台,积累了一批科研成果。


除海洋科学排名外,综合性大学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排名中的表现依然强劲。


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船舶与海洋工程排名中,上海交通大学稳居第一,哈尔滨工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分别位列第三、第五。


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船舶与海洋工程排名中,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占据前五。


十八大以来,我国明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开始加码经略海洋,各地各高校也纷纷发力海洋学科建设。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正全力推进“海洋技术与工程”交叉学科建设


日前,据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报道,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正全力推进“海洋技术与工程”交叉学科建设。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教学管理部部长马忠俊介绍,该学科下设3个二级学科领域,其中,“应用海洋学”重点关注海洋领域重要科学问题,为海洋环境、海防安全、资源、权益等相关需求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设有物理海洋与观测应用、海洋环境与资源利用、海洋地质与勘探应用3个学科方向;“海洋技术”聚焦海洋信息、海洋装备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设有海洋信息技术、海洋装备技术、海洋人工智能等3个学科方向;“海洋工程”聚焦近海工程与深海工程中海洋动力环境、海洋结构物、海洋工程地质等系统及各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开展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与新理论研究,设有近海工程、深海工程等2个学科方向。



同济大学获捐200万元设立“同济大学海洋奖学金”,推动多学科交叉培养海洋人才


9月15日,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与夫人、著名孢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孙湘君共同捐赠多年积蓄200万元人民币,在同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下设立“同济大学海洋奖学金”,用于奖励有志于从事海洋科学及相关涉海研究和技术研发、学习取得优异成绩和研究获得创新成果、具有科研潜力的同济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


同济大学海洋奖学金由同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管理,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负责具体评审事务。海洋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根据本金增值及新增捐赠情况,并结合工作实际,决定每年度奖励名额、奖金额度。同济大学校长陈杰表示,将充分发挥基金的引领和育人作用,促进学科融合交叉,助力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和高水平人才培养。


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科的教学重心转至青岛


2021年9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在青岛正式启用。启用后,国科大海洋学科的教学重心将由北京转到青岛。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由中国科学院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直属二级学院。学院依托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院内11家涉海单位优势资源,开设30余门课程,致力培养新时代海洋领域研究型人才,力争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学院和未来海洋科学家的摇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服务国家海洋战略


2021年8月6日,教育部发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发挥学科优势 积极服务国家海洋战略》。文中提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深入贯彻落实建设海洋强国重大部署,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在学科建设、共建平台、服务社会等方面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努力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主要包括:有机结合地球科学与海洋科学,形成专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开展以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质资源及相关勘探技术为核心的海洋地学的教学与研究;着力发展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环境海洋学等分支学科;设立海洋地质与矿产资源、海洋技术与工程、极地科学与技术、海岸带生态与环境、海洋科学大数据、海洋科学与极地实验六大分中心;整合现有涉海教学资源,与相关高校和单位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项目、信息共享、学术交流、成果培育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等。


集美大学6个学院更名,发力海洋学科建设


2021年4月30日,集美大学发布了《关于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等6个学院更名与调整的通知》: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名为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更名为海洋装备与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更名为海洋信息工程学院;港口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名为港口与海岸工程学院;由文学院、法学院合并组建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撤销原文学院、法学院。


10所涉海高校成立“海洋类学术期刊联盟”,助力海洋学科建设


2020年9月29日,由中国海洋大学期刊社倡议创建的全国高校海洋类学术期刊联盟成立大会在青岛召开,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王剑敏出席会议。


全国高校海洋类学术期刊联盟的成立,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和学科发展,推动全国高校主办的海洋类学术期刊共同发展,加强学术和业务交流合作,提高办刊水平,提升我国在全球海洋领域学术交流的话语权。联盟理事单位有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海南大学、江苏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共十所高校。









  

今年8月29日,由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联合编写的《海洋经济蓝皮书:中国海洋经济分析报告(2021)》发布。蓝皮书显示,我国海洋经济表现出强劲韧性,海洋延续性恢复增长形势明朗。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海洋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将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伴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海洋人才的稀缺性日益明显。在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引领下,沿海城市组建海洋大学,培育更多的海洋人才,是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海洋大学,定将成为沿海城市的“特色风景线”。


关注学术桥,关注科研人员发展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或者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欢迎投稿,分享博士求职、面试、发展经历和感悟,指点科研、学术、项目和奖项经验和体会,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

关注学术桥:联结全球 汇聚人才

延伸阅读

这里的省会高校,集体“出走”!

建设“徐州大学”!政府再下文支持

全球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学术桥

视频招聘会学术评审评估青年学者论坛


  欢迎联系我们:

  高校招聘,吴老师:19927471252

  人才求职,赵老师:13810238612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